常州挖掘機租賃-機械行業逐步進入“大質量”時代!
-
機械行業質量頑疾待除?
王建和表示,為制定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十三五”規劃提供科學依據,準確把握機械工業企業質量管理現狀,中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于2014年啟動了機械工業企業質量管理的現狀抽樣調查工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機械工業“大而不強”,領導作用不強、人員素質不高、數字化和質量管理水平低,四基(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薄弱,產品可靠性差等問題依然突出。“就整個機械行業而言,可靠性差仍是較普遍的質量頑疾之一?!蓖踅ê捅硎?,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同類產品相比,產品可靠性差仍是制約我國機械產品“走出去”的關鍵因素?!翱煽啃蕴嵘隣砍兜椒椒矫婷?,不僅是技術問題,還包括全壽命周期的質量管理?!蓖踅ê蛯τ浾哒f,“機械制造業應該從‘四基’入手抓可靠性。每一位員工都要踏實做事、追求卓越、力求精益求精、盡善盡美?!?/span>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工藝管理在傳承和創新中內容不斷豐富、方法不斷完善,如:88.68%的機械企業進行工藝定額管理;84.91%的機械企業明確工藝的職能部門并進行關鍵、特殊工藝評定;58.49%的機械企業建立了工藝管理體系等。?
除了工藝管理外,可靠性是機械產品重要的質量特性。王建和說:“裝備機械產品實際面廣,可靠性管理的要求在各企業并不平衡,如機床、汽車、電工電器等產品對產品可靠性要求較高?!睋私?,電工電器行業的產品可靠性工作是機械裝備制造業開展得比較好的行業之一。除了電工電器行業,工程機械行業也有在質量管理方面做的比較好的企業。?
中國汽車合資企業質量管理大多做的比較好。王建和告訴記者,由于行業的特殊要求及QS9000、ISO/TS16949等標準的強制推廣,特別是其中五大工具實際應用,汽車行業質量管理的水平總體高于其他行業。?同時他也指出,并不是汽車行業內所有企業在質量管理方面都做的很出色,其中汽車自主品牌在質量管理上就遜于合資品牌。?
我國逐步進入“大質量”時代?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機械工業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國外先進的質量管理經驗,逐步形成了機械行業特色的質量管理方法。?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處于計劃經濟時期,質量管理以質量檢驗為主。改革開放后,機械工業部率先引入發達國家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并將其中的QC小組活動與質量信得過班組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機械工業特色的群眾性質量管理形式;機械工業從行動實際出發,開展了以穩定、提高產品質量為主要目標的“工藝突破口”工作;以ISO9000標準發布為抓手,通過開展質量認證,有效促進了全面質量管理的全面落地。?2004年,GB/T19580《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國家標準頒布,全面質量管理的內涵進一步擴大,并逐步進入追求卓越績效的“大質量”時代。?
《規劃綱要》指出,重視工藝已成為機械工業企業的優良傳統。機械產品生產流程長,制造工藝復雜,特殊過程多,如熱處理、焊接、噴涂、裝備等,所以對工藝要求高。早在1986年,機械工業從行業實際出發,將加強工藝管理、嚴格工藝紀律的“工藝突破口”作為深入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抓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全面提高產品質量任重道遠?
機械裝備制造業涉及的行業眾多,各行業質量管理水平也不均衡。近年來,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偏緊,機械工業全行業基本實現了溫和增長。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5年1~11月機械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5.3%,其中汽車制造業11月同比增長13%。?但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國機械工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薄弱,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創新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依然突出。?就整個機械行業而言,可靠性差仍是較普遍的質量頑疾之一。以裝備制造業中的工作母機機床為例,機床行業在機械裝備制造業中的地位不可替代,但與德國、日本等國外先進企業相比,差距也很明顯。如歐美大型銑床的平均無故障時間為300小時,而我國的平均無故障時間僅為100~150小時。
- 返回首頁 打印 返回上頁 下一篇